• CN EN

    GZDI新作 |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 中望軟件總部大廈

    一塊被精心雕琢的金石出現在馬鞍山公園的南側,

    金石的四個角部被切割開,露出了互為倒立、鏡像的幾個切角空間,

    這幾個倒影著金色陽光、晶瑩剔透的切角

    讓人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金石為開”這一成語。

    這是中國設計類工業軟件的領頭羊 - 中望軟件的首棟總部大廈,

    由廣州市設計院集團鄭啟皓工作室操刀設計,

    設計從企業文化內涵出發思考,

    延伸至為員工創造分享和快樂的概念,

    將建筑形態、空間體驗和通風采光、節能裝配等因素協調平衡,

    創造出了豐富且屬于企業獨特的建筑美感,

    希望能為使用者們帶來空間感知的愉悅和精神的振奮,

    以及對生活、工作場所的歸屬感。

    金石為開的建筑形象——打破盒子建筑的常規印象

    項目位于廣州天河智慧谷,與奧體中心一路之隔,占地面積 688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4.5萬平方米,建筑高度42米,由廣州市設計院鄭啟皓工作室與中望共同創作完成,并將于2023年落成啟用。

    為了滿足企業的快速發展,中望于2019年啟動了全球總部大廈國際設計競賽,在全球范圍內征集未來總部設計方案。接到競賽邀請時,中望給出了對未來公司總部的想象,即“高品質的簡單”“不繁即非凡”的精神追求。鄭啟皓工作室設計團隊將抽象的訴求轉譯為建筑語言,讓建筑回歸功能主義,使建筑的整體形態如馬鞍山腳一顆打開的金石,體現著中望軟件“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企業精神。

    東南角半鳥瞰圖

    簡單巧妙的設計邏輯——凝練簡約樸素的建筑語言


    項目用地形狀呈現為東西縱向長寬比約2:1的矩形。地塊空間較為局促;北側與城市道路天坤四路接壤,成為主要的人流方向,隔著馬路為馬鞍山公園,是場地是唯一的開放界面。

    區位分析

    流線分析


    周邊界面分析







    由于航空限高的限制,建筑最多只可做九層,為做夠容積率,建筑需最大化的利用場地紅線進行設計。

    概念模型生成

    設計團隊嘗試尋找恰當的設計策略,在回應場地的同時,體現建筑的獨特性。通過簡單的幾何切割對建筑四角挖去形狀相等但互為鏡像倒置的四個菱形,形成四個立面連續的代表ZWSoft首字母的“Z”+ 代表工業建筑的“工”型相融合的抽象圖樣,展現企業的標志性。

    四個切角采用金色的鍍膜玻璃進行設計,每個角部空間均被賦予了靈動通高的使用功能,切角之外的建筑立面刪繁為簡,結合金色的開口,使建筑的整體形象如同一塊四角被打開的金石,象征著中望企業在CAD研發的領域內志之所向,金石為開。

    香檳金色建筑切角

    自由互通的內部空間——創造以人為本的空間環境

    入口大堂


    在用地及面積指標極為緊湊的情況下打造出來的六層通高門廳,是建筑自然形成的藝術品,步入中庭抬頭仰望,隨著光影變化與視角的移動,這里將成為一個充滿雕塑感和變化的聚焦點。

    六層通高中庭

    六層通高中庭


    前臺背面的折線型玻璃背景墻,使內部休息等候區成為入口大堂的空間延伸,空間效果豐富。


    南側大堂入口

    內部休閑空間

    7-9層中庭空間

    7-9層設置的空中綠庭,是整個總部辦公大樓的綠色芯片,這個空間被賦予了自然、藝術、溫暖的空間屬性,為員工提供了交流,休息,分享的具有多元文化語境與社交屬性的復合型空間。這里還可以通過錯落有致的層間樓梯直通屋頂花園。

    7-9層中庭


    4-6層階梯交流空間

    在建筑北側設計了一個連通4-6層的階梯空間,這個分享空間可以舉辦上百人的分享活動。暖木色的踏步飾面,使空間舒適且自然,透過金色的切口空間,可望見對面的馬鞍山公園,這里將被打造成辦公空間中的網紅打卡地。

    4-6層階梯交流空間

    跨層連通的休閑空間

    基于扁平化的管理體系,業主要求更多“第三空間”:模糊化辦公與休閑邊界、彈性化的空間功能,從而激發無限可能的創造。設計團隊在沿前后主立面分別構建了一條自下而上貫通的第三空間體系。使大廈從首層至屋頂形成功能與流線的貫通,共同成為總部大廈的創新、開放、自由、分享的公共空間。

    跨層連通的第三空間體系

    簡潔經濟的結構體系——塑造穩定牢固的空間基礎






    由于特殊的建筑體量設計,中望總部大廈的七至九層平面角部存在大懸挑(13米),為滿足承載力及控制結構高度要求,設計團隊在大懸挑部位設置型鋼斜腹桿,與結構梁柱形成豎向桁架結構,桁架端部設吊柱與下方樓層相連。在實現美觀的基礎上提高了經濟效益。

    結構體系

    綠色高效的節能系統——探索環保低碳的應用技術

    大廈以嶺南氣候特征為引導進行設計,在建筑四角抽出的四個三棱柱體量,同時也是引入外界自然光與空氣的“進氣口”,通過控制格柵的疏密、幕墻的開閉及智能空調系統來調節室內微氣候,實現辦公空間的空氣循環流通。同時引入光導管照明、雨水儲蓄回收利用、分布式太陽能利用等系統,創造出一個與自然零界限的辦公環境。




    風循環


    太陽能發電

    雨水回收與再利用

    不繁非凡的未來建筑——打造生態先進的總部標桿





    人性化辦公模式的探索,追求辦公空間與生活場景的融合。中望軟件總部盡管沒有出挑的高度、夸張的造型、昂貴的表皮,但通過實用的建筑功能、精密的細節構造、高度一體的內外空間,在周邊區域內展現出獨樹一幟的標識性及難得的整體性。


    建筑東南角人視圖


    分享此文章
    相關要聞:
      暫無數據
    qunjiao